茶具的由來
發(fā)布人:發(fā)布時間:2017-03-18 09:48:02瀏覽次數(shù):27024次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,從"神農(nóng)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"的史前時期到現(xiàn)代,從中國大陸本土到韓國、日本及歐美,茶文化遍布世界各地。我國最早談及飲茶使用器具的是2000年前西漢王褒的《僮約》,“烹荼盡具,已而蓋藏”。考古學家認為,茶具的出現(xiàn),最遲是始于漢代。據(jù)西漢辭賦家王褒《憧約》有“烹茶盡具,酺已蓋藏”之說,這是中國最早提到“茶具”的一條史料。
唐代陸羽在總結(jié)唐及唐以前飲茶器具后,開列出28種茶具名稱,并指明用途。這是中國茶具發(fā)展史上,對茶具最明確,最系統(tǒng),最完整的記錄。唐代民間茶具,(見《茶經(jīng)》茶之器),唐代宮廷茶具,法門寺出土的按質(zhì)地分,可分為金銀茶具、秘色瓷茶具、琉璃茶具、其他茶具四類。唐代飲茶推崇越窯青瓷茶碗,宋人崇尚建盞黑窯。唐代煮水用的是敞口的,宋人則改為較小的湯瓶。唐代炙茶用的是小青竹制的夾,宋人則用金屬制作的茶鈐。元代,則是上承唐、宋,下啟明、清的一個過度時期。明代茶具,由宋時的黑釉茶盞,變?yōu)榘状苫蚯嗷ù苫ūK。由于人們飲茶前時興洗茶,因而增加了新的茶具,茶洗。
清代,六大茶類基本形成。雖然在茶具的品種和形式上,基本沒有突破明人的規(guī)范,但茶具制作工藝技術,卻有了長足的發(fā)展。此外,自清代開始,福州的脫胎漆茶具,四川的竹編茶具,海南的生物(如椰子、貝殼等)茶具也開始出現(xiàn),自成一格,討人喜歡。如今,茶具更是異彩紛呈,達到因茶制宜,各得其所。
現(xiàn)代人所說的“茶具”。主要指茶壺、茶杯、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。事實上現(xiàn)代茶具的種類是屈指可數(shù)的。但是古代“茶具”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圍。按唐文學家皮日休《茶具十詠》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“茶塢、茶人、茶筍、茶籝、茶舍、茶灶、茶焙、茶鼎、茶甌、煮茶。”其中“茶塢”是指種茶的凹地。“茶人”指采茶者,如《茶經(jīng)》說:“茶人負以(茶具)采茶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