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玉光:與茶邂逅 人茶合一
發布人:發布時間:2014-09-15 16:33:28瀏覽次數:26138次
趙玉光,老茶收藏家。
現如今,一提到“老茶”,只要對茶略知一二的人,馬上就會把它跟稀缺、珍貴、價值不菲等等聯系在一起,想來收藏老茶的人也絕非等閑。懷著這樣一份好奇,我來到趙玉光先生的“老茶塾”,一探究竟。
在一處清靜,雅致,入目皆是茶葉的所在,見到了趙玉光先生— 清瘦、樸素、干練的一位中年人,親切而好客。招呼我落座,奉茶之后,在茶香氤氳中,我們開始圍繞著“茶”的話題聊開來。
泡茶嫻熟自然,談茶滔滔不絕,如果說這是初見趙先生的印象。那接下來的聊天中,趙先生對茶的理解與感悟,對于茶深入骨髓的愛與懂,以及推己及人,讓更多人能體會茶給身心帶來益處的種種舉措。讓我在嘆服之余,心生敬意。
2009年之前,趙玉光是不喝茶的,機緣巧合,那一年,他開始接觸茶,而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不僅喝茶,也開始收黑茶。在北方,黑茶近兩年才開始走俏,而趙先生較早就開始關注它,因此也收到了一些性價比很高的黑茶,他的老六堡黑茶都是特別定制的,對他來說茶是生活,生活就是茶。“身體上的一些舊疾都因為喝茶喝好了。”趙先生用不急不緩的語調講述著自己與茶的緣份。不僅是黑茶,他對各種茶都頗有研究,“喝什么類型的茶要根據人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氣候、體質、身體狀況來決定,茶可不能隨便喝,否則會適得其反。”現在的他,喝一口茶,很快就能說出茶葉的生產廠家和年代。有好茶喝,會喝好茶,是一種“清福”。要享這“清福”,必須有工夫,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。這是魯迅先生《喝茶》一文中的名言。喝茶不過5年的時間,對茶的“感覺”敏銳至此,向他討教原因,趙先生很實在,告訴我,這得益于他跟國家級研究茶的專家和學者打交道比較多,獲得的信息很準確,評價很客觀,避免了走彎路。自己私下也用功研究了很多有關茶葉的專著,獲益匪淺。平時喝茶收茶的親身體會,和茶友們的交流都使得他收獲很大。
聊起現在名頭很大的號級茶,印級茶,趙先生說他喝過一些,這些老茶的確很好,好茶不僅有養生的功效,還能夠在味蕾上,精神上,靈魂上這三個層面給人帶來愉悅和快樂。很多人認為存放年頭長的就是“老茶”。趙先生的個人體會是,一款存放十多年的茶,如果并沒有達到這個年份該有的品質和內在質量、口感,也不能稱之為老茶,反之,如果倉儲條件和陳化的程度都非常理想,存放7、8年的茶,就已經達到了10年的效果,那這款茶也可以說是“老茶”。茶的存放環境是干倉或濕倉,陳化的程度等等因素決定著它的品質。
以茶會友,品鑒交流常有。朋友找他幫忙鑒定自己收的茶,結果花了大價錢,買的卻根本不是老茶,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。有感于茶葉市場的急功盡利與浮躁,作為愛茶之人,趙玉光想為茶文化的普及與深入做一些事情,讓更多的能“懂”茶,體會茶帶來的愉悅和享受。他在自己投資的“太行茶倉”設立“茶樣庫”,庫中有不同年份、廠家、工藝的上百種茶葉,供大家識茶、品茶、學茶,這在國內尚屬首家。太行茶倉目前存茶上百噸,是北方最大的茶倉,趙先生還計劃在這里開設“茶修班”,給更多愛茶之人一個休息心靈的地方。
一道茶,就是一種人生,每一個茶人都在修行屬于自己的茶道,而長出世之姿,懷入世之念,做奉獻之舉,就是趙玉光先生“茶樣人生”的體現吧。